试题:
以下三节文字都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小题1: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乎动静(体现)B.其之滫(渐渐)
C.不深谷(靠近)D.教使之也(这样)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以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于师B.以周室C.以黔首D.庠序之教
小题3: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小题4:甲乙丙三段文字,都是阐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但内容各有侧重,请分析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4分)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3分)

答案:

我来补答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甲文谈学习的态度与目的,乙文谈学习的环境与内容,丙文谈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小题1:(1)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是善于向外物借助罢了。
(2)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是用来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3)干、越、夷、貉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小题1:浸泡、浸染
小题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形容词意动用法B、一般动词 D、形容词活用动词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结合“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可知甲文侧重谈学习的态度与目的,结合“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知乙文侧重谈学习的环境与内容,结合“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可判断丙文侧重谈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是用来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这些题目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