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行舟值早雾   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小题1: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古诗词阅读 2016-05-27

答案:

我来补答

小题1: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小题2:照应,对比。“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小题1:试题分析:对此,先要看诗人是怎样写景的: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迷蒙中一无所见,只是听到猿猴啼叫,方才揣度两岸是山峦;听到湍急的水声,方知身边就是急驰的江流。诗人将浓雾笼罩的情景写得多么真切!“渔人”二句也是写雾之浓重:渔人本该对这儿的山水形势了如指掌,现在却也迷惑了,弄不清哪儿是水边;而船夫也迷失了方向。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点评:对于诗歌形象的把握,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诗人写了什么景;二是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三是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四是这样的景物,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或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诗的开头两句: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最后两句是说,大雾至中午时分方才散尽,于是天空和江水又是一片清澄。正因为是大雾之后的晴天,所以叫人特别感到豁然开朗、眼明心亮。可见首尾四句,结构上是对比与照应,内容上则是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这些题目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