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芦 苇
孙 犁
日本兵从只有十五里远的仓库往返运输着炸弹,低飞轰炸,不久,就炸到这树林里来,把梨树炸翻。我跑出来,可是不见了我的伙伴。我匍匐在小麦地里往西爬,又立起来飞跑过一块没有遮掩的闲地,往西跑了一二里路,才看见一块坟地,里面的芦苇很高,我就跑了进去。
“呀!”
有人惊叫一声。我才看见里面原来还藏着两个妇女,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们不是因为我跳进来吃惊,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下白布西式衬衣而吓了一跳。我离开她们一些坐下去,半天,那妇女才镇静下来说:
“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
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
“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
我说,不能叫他们平白捉去。我两手交叉起来垫着头,靠在一个坟头上休息。妇人歪过头去望着那个姑娘。姑娘的脸还是那样惨白,可是很平静,就像我身边这片芦草一样,四面八方是枪声,苇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我问:
“你们是一家吗?”
“是,她是我的小姑子。”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
“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
可是那妇人也没动,我想她是有些怕我连累了她们,就说:
“你们嫌我在这里吗?我歇一歇就走。”
“不是!”那姑娘赶紧抬起头来望着我说,“你在这里,给我们仗仗胆有什么不好的?”
“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我听出来她这个小姑很任性,逃难来还带着一把小刀子。“真是孩子气,”她说,“一把小刀子顶什么事哩?”
姑娘没有说话,只是惨惨地笑了笑。我的心骤然跳了几下,很想看看她那把小刀子的模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
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
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
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她穿着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把褂子扔给我:
“有大襟,可是比你这件强多了,有机会,你还可以换。”说完,就追赶她的嫂子去了。
(1941年)  (略有改动)
小题1: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概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照要求,赏析这篇小说的表现技巧。(8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这句话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孙犁的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是意味隽永,颇耐咀嚼。结合作品,探究
这篇小说是写人的,但为什么以“芦苇”为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2016-05-27

答案:

我来补答

小题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也就是姑娘“景”。
①她善良,关心他人(或热爱抗日战士、子弟兵)——比如先是为我穿着白衬衣而吃惊、担心;走的时候,把自己的深蓝色褂子换给我。②她镇静,有主见——比如躲避敌人轰炸时,脸色虽然惨白但很平静;怕我多心,也不愿和嫂子再躲往别的地方。③她勇敢,有与敌人拼死的决心——带把刀子防身。④她寡言少语,沉静,羞涩柔顺而又坚强——她话不多,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见性格。或拒绝,或澄清误会,或安排换衣服,都透出自己的鲜明个性。
小题2:①“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起故事的情节。②“我”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③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或衬托)姑娘“景”的形象。
小题3:(1)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姑娘“景”面对敌人的轰炸,紧张但并不惊慌失措的心理、表现。②运用拟人(或比拟)修辞,形容苇叶像坚强的抗日人民一样,在四面八方的枪声中,在严酷的环境中,安之若素。
(2)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姑娘“景”一方面也知道带把刀子防身、抵御敌人是可笑的,但另一方面也有遭遇敌人时又要坚决抗击、义不受辱的刚烈个性。
小题4:①芦苇为小说人物、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活动的场景(或环境)。②芦苇是姑娘“景”,甚至是所有抗日人民的象征。③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荡那一战斗环境的热爱,对那位姑娘“景”的赞赏。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对此,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和作者带有评价倾向的词来判定人物的性格。比如她先是为我穿着白衬衣而吃惊、担心;走的时候,把自己的深蓝色褂子换给我。由此可见她的善良、关心他人。躲避敌人轰炸时,脸色虽然惨白但很平静;怕我多心,也不愿和嫂子再躲往别的地方,表现出她的镇静和有主见。可依次梳理和概括。
点评:小说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读者再通过小说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的性格特点,把理清其背景,知道其前因后果,揣摩其这样做的用意。如果是就某处来分析,不要忘记上下文这样的具体语境。
小题2:试题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类题的答案常常是模式化:即见证者;线索者。本题中还要注意,“我”和小说主人公之间的关系,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或衬托)姑娘“景”的形象。这样考虑就更完美了。
点评:本题考查“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类题目,通常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我”是故事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物言行品性形成的见证者,这样就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二是“我”常常成为贯穿全文,成为串联小说故事情节的线索者。意图。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的句子。因此要审视句子,判断修辞手法。句中有比喻词“像”,有喻体芦苇,可见句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又写芦苇“能安定自己”,把物当人来写,用的是拟人。“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这里是写人物的动作,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点评: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鉴赏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
小题4:试题分析:小说写芦苇,当与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有关联。从人物来看,它作为一种意象而存在,有一定的寓意,赋予了小说主人公芦苇般的品性与韧性;从小说的环境和情节来看,芦苇为小说人物、为故事发展提供了活动的场景(或环境);从小说的主题来看,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荡那一战斗环境的热爱,对那位姑娘“景”的赞赏。
点评:本题重在弄清文章这样写的意图。作品结构的题目,意在弄清楚作者这样写怎么写的意图,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这些题目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