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及高祖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召焉。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司马元显政讼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毕知,皆奏无隐,穆之凡所荐达,不纲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转中军太尉司马。八年,加丹阳尹。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其难独任,留穆之以畏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云主上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邪?”长民意乃少安,高祖还,长民伏诛。十年,进穆之前将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论,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此外无一毫负公。”义熙十三年卒,及高祖受禅,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南康郡公,谥曰文宣。
(选自《宋书·刘穆之传》有删改)
注①:指南朝宋武帝刘裕。②叨忝:同义词连用,谦辞:表示受之有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无忌进穆之 进:推荐
B.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  重:加上
C.屏人谓穆之曰  屏:使退避
D.虽每存约损 约:约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穆之“竭节尽诚,无所遗隐”的一组是(  )
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②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③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④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⑤引日亘时,未尝倦苦⑥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穆之跟从刘裕平定东晋都城时,许多重大事情都是由他在仓猝之间裁定的;面对法治混乱的局面,他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矫正,见效很快。
B.刘穆之喜欢与人交往,这些往来于他家中的宾客使他消息灵通,所以朝野百官的情形,他没有不知道的,并且知无不言,都报告给刘裕。
C.刘裕讨伐刘毅时,让诸葛长民总理后方,又派刘穆之辅助他。诸葛长民认为刘裕这样处置不公平,使自己的奇才异谋不能尽展,刘穆之好言安抚才让他心情销安。
D.刘穆之善于从容处理朝廷内外各种事务,他认为自己竭忠尽智,除了每天饭食稍奢侈了一些外,没有辜负刘裕的地方。他死后多年,刘裕仍追思不已。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溯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来补答

8、D
9、C
10、C
11、①刘穆之在外面听到或看到的各种情况,事无大小都向刘裕报告,即便是街巷里的玩笑之言,道上(发生)的小事,也都让刘裕知道。②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他,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

8、D(约,节俭)
9、C(③是说刘裕不放心诸葛长民独自担当重任;⑤是说穆之喜欢宾客高谈阔论,说笑间,乐在其中不知疲倦;⑥是说穆之闲暇时喜欢阅读文章,整理校订古籍,都与题目要求不符。)
10、C(其一,“诸葛长民认为刘裕这样处置不公平”说法有误,“不平”在文章中是“不满”的意思;其二,“使自己的奇才异谋不能尽展”的说法也有误,是说长民果然有异心,犹豫不决尚未行动。)
11、①刘穆之在外面听到或看到的各种情况,事无大小都向刘裕报告,即便是街巷里的玩笑之言,道上(发生)的小事,也都让刘裕知道。②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付给他,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
参考译文:
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等到刘裕攻占了东晋都城康时,让何无忌找一个府主簿,无忌推荐了刘穆之。高祖说:“我也知道这个人。”当即派人飞骑邀请。刘穆之跟随刘裕平定晋都,重大事情都是由刘穆之在仓促之间裁决指挥,刘裕把他当作心腹交给重任,一切行动都征求他的意见。刘穆之也竭忠尽智,没有任何隐瞒和保留,当时东晋的政治混乱,法纪松驰,制度破坏,没有人遵守。豪强大族横行无忌,依仗势力任意欺侮百姓。再加上司马元显(控制朝政时发布的)政令违失乘桀,后来桓玄的各种规定十分繁杂(官民无所适从)。刘穆之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随时加以矫正,不到十天,风俗顿时为之改观。刘穆之在外面听到或看到的各种情况,事无大小都向刘裕报告,即便是街巷的玩笑之言,道上发生的小事,也都让刘裕知道。刘裕常常讲一些民间的奇闻秘事,以显示自己消息灵通,其实都是由刘穆之那里听说。刘穆之还喜欢与人交往,家中的宾客经常坐得满满的。他把这些人作为耳目,所以朝野上下的动向,刘穆之没有不知道的,他都向刘裕陈奏,没有隐瞒。刘穆之大凡是推荐的贤才,刘裕不接纳他就不停止推荐(直到刘裕接纳为止)。他常说:“我虽比不上荀令君善于推举有才能的人,但我绝对不会推举不才之人。”刘穆之转任中军太尉司马。义熙八年,加授丹阳尹。高祖率兵讨伐刘毅,让诸葛长民留在府中总理后方事务,但担心他不能独自担当重任,又留下刘穆之说:“大家异口同声说刘裕对我不满,是什么原因?”刘穆之说:“刘公逆江而上远征刘毅,把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托给你,假如有一丝一毫不信任,怎么能够像这样呢?”诸葛长民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刘裕远征结束,回到朝廷之后,诛杀了诸葛长民,义熙十年,刘穆之进位前将军,刘穆之对内总管朝廷全部事务,对外供应出征大军的军资,他对各项事情的判断和决定都快如流长,从不耽搁延误,朋友宾客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这里,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朝廷内外各种咨询或请示的文件材料,堆满台阶和房间,刘穆之眼睛观看着文件,手中书写批示回答的信函,耳朵倾听别人报告,嘴跟另外一些人应酬交谈,绝对不会混淆错乱。又喜欢和一些宾客高谈阔论,说说笑笑,从早到晚,毫不感到疲倦。偶尔闲暇的时候,刘穆之就练习写字,阅读文章,整理校订古籍。刘穆之性情豪放奢侈,进餐时一定使用一丈见方的大饭桌,早晨就准备够十个人吃的饭食,刘穆之曾经告诉刘裕说:“我家本来贫苦卑贱,衣食不足,生活艰难。自从受到你的信任,虽然心里常常警告自己注意节俭,但每天吃饭,仍稍微过于丰盛了些。除此之外,再没有一点辜负你的地方。”义熙十三年刘穆之去世了。等到刘裕接受禅让即帝位时,每每感叹回忆起刘穆之,说:“穆之不死,当助我治理天下。”他就是这样被刘裕想念追思的,凭辅命功臣的身份,被追封为南康郡公,谥号为“文宣”。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这些题目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