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离娄下》)
小题1:对以上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
B.“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句体现出大禹、稷以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所以得到孔子的尊崇。
C.“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的意思是说,应正好衣冠,然后“往救之”,方不失君子风范。
D.因为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者。
小题2: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文言文阅读 2016-05-26

答案:

我来补答

小题1:C
小题1:3分)一个人立身处世,须坚守原则。有时看似行为不同,但因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同样是正确的,虽然彼此的行为看似相反。三人的的行为都是合乎道的,都是体道之人。所以孟子认为如果他们能时空地位互换,他们也会做出合乎其道的应有的行为。

小题1:概括文中信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译文:
禹、后稷处在太平时代,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在乱世,居住在僻陋的巷子里,一个小竹筐装饭吃,一个瓢子舀水喝;别人忍受不了那种清苦,颜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称赞他。孟子说:“禹、后稷、颜回(遵循)同一个道理。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所以才那样急迫(去拯救他们)。禹、后稷和颜回如果互换一下处境,也都会这样的。假设现在有同室的人打架,(为了)阻止他们,即使(匆忙得)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也是可以的;如果乡邻中有打架的,也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那就太糊涂了;(对这种事)即使关起门来(不管它)也是可以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这些题目你会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