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试题

[ 数学 ] 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2a-1与-a+2,那么a=(    )。

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2a-1与-a+2,那么a=(    )。

2016-05-18 | 0

[ 数学 ] 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用水17,把______看作单位“1”,______是______的17

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用水
1
7
,把______看作单位“1”,______是______的
1
7

2016-05-21 | 0

[ 数学 ] 已知集合A={x|x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已知集合A={x|x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016-05-21 | 0

[ 数学 ] 已知集合A={x|3+2x-x2≥0},B={x|x>a},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

已知集合A={x|3+2x-x2≥0},B={x|x>a},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016-05-22 | 0

[ 数学 ] 函数y=sin2x+4sinx+3,x∈R的值域为 ______.

函数y=sin2x+4sinx+3,x∈R的值域为 ______.

2016-05-23 | 0

[ 数学 ] 设数列{an}是等比数列,Tn=na1+(n-1)a2+…+2an-1+an,已知T1=1

设数列{an}是等比数列,Tn=na1+(n-1)a2+…+2an-1+an,已知T1=1,T2=4,
(1)求数列{an}的首项和公比;
(2)求数列{Tn}的通项公式.

2016-05-24 | 0

[ 数学 ] 某班同学利用国庆节进行社会实践,对[25,55]岁的人群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

某班同学利用国庆节进行社会实践,对[25,55]岁的人群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的称为“低碳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得到如下统计表和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组 数
分 组
低碳族的人数
占本组的频率
第一组
[25,30)
120
0.6
第二组
[30,35)
195
p
第三组
[35,40)
100
0.5
第四组
[40,45)
a
0.4
第五组
[45,50)
30
0.3
第六组
[50,55]
15
0.3
 

(1)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n,a,p的值.
(2)为调查该地区的年龄与生活习惯和是否符合低碳观念有无关系,调查组按40岁以下为青年,40岁以上(含40岁)为老年分成两组,请你先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与人的年龄有关.
参考公式:χ2=
P(χ2≥x0)
0.050
0.010
0.001
x0
3.841
6.635
10.828
 
年龄组
是否低碳族
青 年
老 年
总 计
低碳族
 
 
 
非低碳族
 
 
 
总计
 
 
 
 

2016-05-26 | 0

[ 语文 ] 用课文原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016-05-26 | 0

[ 语文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财富与幸福[美]泰勒·本·沙哈尔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 G. 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有删节)
小题1: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小题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3分)
小题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

2016-05-27 | 0

[ 英语 ] -- Is Sally _______ American girl-- Yes, and

-- Is Sally _______ American girl?
-- Yes, and she can play ________ violin well.
A.a; /B.an; /C.an; theD.a; the

2016-05-2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