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试题

[ 考点 ] 九年级语文考点:理解句子

  • 理解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
    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所以理解句子含义,排列句子顺序以及划分句子成分等都应属于理解句子的范畴。
  • 句子含义:
    句子一般都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具体含义和概括意;
    还有独立含义以及语境下含义的区别。
    因此在理解句子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把握要点对句子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
  • 错误理解的八句俗语: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 理解句子方法:
    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考查类型,可以在选择题中考查单独一句话的具体含义,也可以放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文中的某句话含义。
    但大多数情况,是考查句子的语境含义。对于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试题作答。
    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延伸: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句中的特定称谓
    2、句中的指示代词
    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
    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

    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
    首先要把句子的潜在含义理解出来,再分析它的具体表达作用。
    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
    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
    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句子处于具体语境下,在文中往往有其表层含义,还有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多指现象,深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多指本质。
    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
    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
    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
    任何一个句子都会有一个陈述主体,回答时就应该把它放在主语的位置。
    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
    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

    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
    提示语或引导语是指命题者给考生的信息。可以针对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 一句理解错误多年的俗语 :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
     一直以来,我一直把"清"字认为是清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清”应该是“清廉”的意思,而并非“清朝”。认为是“清廉”意思的人的观点有:
    1.“清”确实是指清廉的意思,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句话的反讽意思就相当强了。
    2.《儒林外史》一书中有以下段落: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儒林外史》写的是明代的时期,因此此语明代就有。
    3. 清代大兴文字狱,不可能出现这种话
    4. 清朝的人不会说“清朝的知府”一类云云
    那么,这个“清”作何解呢?为了搞清楚这个意思,首先需要知道这句话出现的年代。认为是“清廉”意义的人认定此语出现在清代之前,甚至宋代就有。上面的证据2就是例子。但是不然,《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故事,可别忘了他的作者是何许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可是不折不扣的清朝人,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作者以朴素幽默的语言、尖锐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透过多达百余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把那些道貌岸然的贪官污吏、衣冠楚楚的名士侠客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生动长卷。”这种评语可以看出什么,一个清朝的人,托明代的年号,写讽刺小说,只可能是“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春秋笔法是古代文人最熟络的手段。这部小说只能说明,在乾隆年间,吴敬梓已经知道了这句话了。谁要是认为所谓“明代小说”就是写的明代信史,里面说的话就是明代的话,就好比有人使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书来考证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一样可笑。拜托,那只是小说而已。
    那么,这句话到底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我找到了一条比较可靠的证据,至少比网络上众说纷纭可靠得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第5册,20页的内容乾隆朝代的时期,其中赫然写"当时民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几句话。
    这样,我们就确凿地证明了此语确实在清代才有,而不会被宋代人发明出来。这样宋慈也就露出了第一个破绽。
    那么,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呢?在乾隆时期,由于所谓的“太平盛世”,朝廷和民间奢侈之风盛行,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大,后来乾隆干脆想出了一个他老子深恶痛绝的方法——卖官。卖官分实缺和虚缺两种,所谓实缺就是给钱有个正经的官做,而虚缺就是给一个后备官员的名号,但是不能马上上任,至于何时可以上任,要看运气。卖官的价码后来越来越高,反正有可能捞回来,以至于出现了“三年清朝的知府的官衔,就要化十万雪花银来买”的咄咄怪事。
    那么,就算是所谓“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个意思也可以说的通啊,有人肯定如此认为。不错,听起来确实有一番道理;但是仔细推敲,此话却经不起琢磨。老百姓“眼睛了容不下一粒砂子”,又怎么可能会把贪污了十万两的知府都看作是清官呢?这未免也太搞笑了一点。如果真是“清廉”,也应该作“所谓清廉”的反语来讲。
    其实,这句话的来历根本算不上什么“公案”,它的出处也很清白。但是很多人都用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来看待它,以至于以讹传讹。听起来合理未必就是正确的,大部分人认为正确也未必是正确。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本是湖北湖南的俗语,鄂湘两地的人说的“haizi”,实际是上普通话“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用普通话讲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何谓“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那是因为在山区捕狼经常要爬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磨鞋子的一件时期,不要说现在的旅游鞋,古人穿的布鞋草鞋,消耗起来恐怕更快。只有舍得多磨几双鞋子,才可能套的住狼。这种解释合理的多,也可信得多。也不知道是哪些人,自作聪明将“haizi”就当“孩子”来看了,以至谬种流传,只增笑耳。
  • 2016-05-16 | 0

    [ 历史 ]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良西向侍。”根据材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良西向侍。”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座位尊卑表述正确的是 [    ]
    A.最尊者坐北向南,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
    B.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面西,最卑是坐南面北
    C.最尊者坐东面西,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北向南
    D.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2016-05-17 | 0

    [ 数学 ] 已知sin2α=-,α∈,则sinα+cosα= [     ] A.-B.C.-D.

    已知sin2α=-,α∈,则sinα+cosα=[    ]
    A.-
    B.
    C.-
    D.

    2016-05-17 | 0

    [ 数学 ] 下列各数值相等的是( )A.23与32B.-32与(-3)2C.(3+2)2与32+22D

    下列各数值相等的是(  )
    A.23与32B.-32与(-3)2
    C.(3+2)2与32+22D.-(-1)2010与(-1)2011

    2016-05-17 | 0

    [ 数学 ]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2016-05-19 | 0

    [ 数学 ] 如下图所示,AB=AC,再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以使△ABE≌△ACD。

    如下图所示,AB=AC,再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以使△ABE≌△ACD。

    2016-05-19 | 0

    [ 数学 ] 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点C的切线P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等

    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点C的切线P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则∠P等于 [    ]
    A.15°
    B.20°
    C.25°
    D.30°

    2016-05-19 | 0

    [ 数学 ] 24日=______时.

    24日=______时.

    2016-05-21 | 0

    [ 数学 ] 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只要把(    )部分通分,(    )部分不变,千万别丢掉(  

    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只要把(    )部分通分,(    )部分不变,千万别丢掉(    )。

    2016-05-21 | 0

    [ 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追且射,定边百余矢。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次:驻扎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    )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永忠以和未至辞                    ⑥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3分)
                                                                              
                                                                            
    (2)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2016-05-26 | 0